计划与排程是不同的,不要傻傻分不清

计划和排程(调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日常工厂场景中常常混淆。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排程规则,以记录。

一、计划以“策略”为导向

众所众知,生产过程按照生产工艺类型分类,可以分为“离散”、“半离散”和连续三个类型。以此可以讲计划类型分为三个策略“追逐型”、“混合型(追逐+均衡)”和“均衡”性策略。

一般可以如下理解:

1、“离散”对应“追逐”,主要考量是“产出”=“需求”,同时会设置“时间”、“库存”和“产能”做缓冲。在“追逐型”计划的模式下,正常情况下,产能是非常重要的缓冲。JIT是典型的追逐策略,是最典型的产能缓冲状态,因为JIT追逐的是零库存,即“对的时间”、生产“对的数量”。没有产能做缓冲(WIP=TH*CT,理解里特定律就好),两个“对”也就不存在。

2、“连续”对应“均衡”,主要考量是“产出”=“产能”,需要将库存作为缓冲。需求会波动,而生产是连续的按照标准产能作为标准,自然需要足够的原材料和成品库存作为缓冲。

3、“半离散”对应“混合”,主要考虑的是“产出”=“产能”和“需求”,不把产能设置为“缓冲”,而是将“库存”和“时间”设置为缓冲。

不同的生产类型方式,采用不同的计划策略,其核心的“产能"成本的高低和库存风险的大小。“离散”的环境一般都是共用性小的产品,库存风险高而产能成本相对较低,所以追究产出=需求。而连续型生产的产品都是标准化的,如石油、钢铁等,产品的消耗是相对恒定,但是产能的成本极高,所以需要采用产出=产能的方式来平衡成本。“半离散”追求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但是生产的是客户需求的产品,既保持了成本的降低,也防止产品的过剩。当然,半离散的产品,是半标准化的,一个较长时间内是通用的。

所以,因为成本和产品标准化的不同,生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切不可一切都用精益生产的单件流拉动,实现需求与生产的平衡,那是经验主义了。

二、排程以“规则”为导向

排程不仅是历史悠久的管理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NP问题。排程一般需要处理三个问题:工序任务的顺序、独立资源的负荷处理、独立资源的选择(含工艺路线选择和资源优先序等)【今天就谈谈工序任务的顺序规则,该规则也是排程最复杂和难度最大的】。

工序任务的顺序规则,一般有以下9条:

1、先到先服务(FCFS)。优先选择最早进入可排序列的工序任务,也就是说按照工序任务的到达先后顺序进行加工。银行窗口排队既如此。

2、最短作业时间(SPT)。优先选择作业时间最短的工序任务。每个人临时的、短期的作业方式既如此,如看球赛时给老婆倒水

3、交货日最早(EDD)。优先选择交货期限最紧迫的工序任务,即交货日-当前日为负的最优先。学生上交作业即如此

4、最短松弛时间(SST)。当前时点距离交货时点的剩余时间与工件剩余时间之差最短的工序任务。比较拗口,较少人理解,可能用的人较少

5、最长剩余作业时间(MWKR)。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任务。比较拗口,较少人理解,可能用的人较少。

6、最短剩余作业时间(LWKR)。优先选择余下作业时间最短的工序任务。比较拗口,较少人理解,可能用的人较少

7、最多剩余作业数(MOPNR)。优先余下作业数量最多的工序任务。

8、紧迫系数(SCR)。紧迫系数是指允许停留时间/余下作业时间。优先紧迫系数较小的工序任务。其实,TOC中的SDBR就是一个紧迫系数。

9、随机准则(random)。随机选择一个工序任务。

从排程的规则看,我们可以理解JIT和TOC的SDBR的原理:

JIT,其实是先进先出原则,其实是EDD。而TOC的SDBR,是紧迫系数原则,是CR。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单报修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3D可视化设计。
详细请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