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人才短缺严重,是什么“阻止”了年轻人进工厂?

2019年11月21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102个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调查显示,我国制造行业的人才紧缺现象严重,车工、焊工、装卸搬运工等职业排在短缺榜单前十。而从整体的大榜单来看,电工、钳工、汽车生产操作工等同属制造业的职位同样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人才短缺是我国制造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目前,大量制造业企业正面临着人才流失、招不到人的难题,有高达73.08%的企业认为,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困难就是“技术人才缺乏”。

制造企业的人才匮乏很大程度是因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不愿意从事制造行业。相较于制造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以及快递外卖等服务业。

对此,一些观点表示,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如今的年轻人“好逸恶劳”,不愿意干重活,才导致了工厂的“招工难”。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制造行业目前糟糕的外部环境才是影响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主因。


一、制造业工资没有优势

相较于年轻人热衷的行业,制造业的工资确实有点“低”。

以快递行业为例,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联合苏宁易购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快递行业的平均工资已经达到了6200元,一些勤快的快递员甚至能达到1~2万元。

而在外卖行业,饿了么蜂鸟配送发布《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中显示,蜂鸟骑手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收入已经超过了全国城镇的平均工资水平,月收入最高甚至能达到3万元。

相较之下,工人的工资就有点低了。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为4800元左右。

此外,目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工资提速如果“跟不上”物价,无疑会给年轻人增加生活压力。


二、地位低 环境艰苦 权益保障差

除了较低的工资以外,更为艰苦的生存环境也是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也更为艰苦,但是这种艰苦的付出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地位低、发展方向单一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工人群体中。社会对于工人存在轻视的不正确眼光,不能正确看待工人地位,而一些工厂指派的工作则过于繁重,12小时两班倒是很多工厂的写照。

另一方面,工人的权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很多工厂不仅环境脏乱差,而且不愿意支付员工的“五险一金,没有任何的额外补贴。对于那些学历不高、社会阅历浅的工人来说,很难进行相应的维权。

相较之下,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快递外卖等行业,工作环境更为宽松,待遇也更加优厚,自然而然能吸引到年轻人的进入。所以,一味指责年轻人“好逸恶劳”的做法是错误的,年轻人不愿进工厂更多是因为在与其他行业的人才竞争中,制造业没有优势。

想要让年轻人重新回到工厂,制造业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加强自身的人才竞争力,优化工人的生存环境,塑造一个优质、健康的职业环境。对于政府而言,则需要提高工人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权益。如此,新鲜血液才会重新流入制造业,我国的制造业才会真正的繁荣昌盛。

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厂,主要产品有设备管理系统EHS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工单报修系统智能运维管理系统生产ERP,视频监控,SCADA,3D可视化设计。
详细请咨询客服。